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四川威远经济开发区,包括新、老两个厂区。全厂现有钢铁产能为铁水470万吨/年、粗钢480万吨/年,年产钢材456万吨、标准钒渣10万吨、硫酸钠1460吨、氯化钠1460吨。现有项目均已履行了环评手续,已建成项目均完成了竣工环保验收,并取得了排污许可证。
为充分提炼老厂区高炉含钒铁水的钒资源,该公司拟在现有老厂区内炼钢车间实施建设1座100吨提钒转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00吨提钒转炉1座,配套建设含钒生铁和散状物料转运及投料系统、烟道式余热回收锅炉、浊循环水处理系统、烟气处理设施等,其他公辅设施均依托现有设施。
项目建成后,通过新增外购熔剂型球团矿50万吨/年,同时压减新厂区烧结矿产能50万吨/年,将老厂区高炉炉料钒钛矿入炉比例由51.1%提高至62%,新建提钒转炉与炼钢转炉形成双联模式进行提钒冶炼,不新增钢铁产能。本项目实施后,全厂炼铁、炼钢产能不变,新增实物钒渣4.75万吨/年(折合标准钒渣7.72万吨/年)。项目总投资923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10万元,占总投资的32.6%。
|
一、污染防治措施
(一)“以新带老”措施
1. 对老厂区现有炼钢车间进行封闭改造并增设三次烟气捕集系统,炼钢车间三次烟气经“屋顶罩+高效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7.5m排气筒达标排放。
2.通过全厂节能降碳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提升全厂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及轧钢等工序清洁生产水平,确保各工序均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要求。
3.对老厂区破损截流沟采取“30cmP8防渗混凝土+2mmHDPE膜”进行重点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6m,渗透系数K≤1×10-7cm/s);老厂区钢渣处理厂破损地面及沟渠采取“20cmP6防渗混凝土”进行一般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10-7cm/s)。
4.按照《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相应要求,增设全厂铁水预处理、LF精炼炉烟气、石灰窑烟气排气筒在线监测装置,完善并落实全厂环境监测计划。
(二)新建提钒转炉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老厂区炼钢车间新增提钒转炉一次烟气经新型OG法(二级喷雾蒸发洗涤+长颈环缝文氏管洗涤+净化旋流脱水+多界面粉尘捕集)处理后由60m排气筒点火放散,提钒转炉二次烟气经“半密闭罩+高效覆膜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27.5m排气筒达标排放,提钒转炉三次烟气依托新增炼钢车间三次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报告书确定在老厂区炼钢车间边界外设置200m的卫生防护距离,该卫生防护距离在企业现状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现无人居分布。
2. 水污染防治措施
新增提钒转炉净循环水系统排污水、余热锅炉软水站排水,经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老厂区废水处理站经“絮凝+斜管沉淀+V型滤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提钒转炉一次烟气除尘喷淋废水经“螺旋分离+斜板沉淀+冷却”后循环利用。
3. 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提钒转炉一次烟气喷淋废水处理区域采用“30cmP8防渗混凝土+2mmHDPE膜”进行重点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6m,渗透系数K≤1×10-7cm/s);本项目涉及的其他区域采用“20cmP6防渗混凝土”进行一般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5m,渗透系数K≤1×10-7cm/s)。
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主要噪声源为转炉、冷却塔、各类泵、风机等设备,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减振、消声、隔声等措施,控制和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提钒转炉OG污泥和除尘灰回用于烧结配料;废离子交换树脂由生产厂家回收;废耐火材料外售综合利用;废矿物油、含油棉纱等危险废物送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利用或处置;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主要涉及转炉煤气、废矿物油等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火灾和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排放,以及环保设施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性排放,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
(1)对各生产装置以及辅助设施新增或依托现有的有毒、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泄漏及火灾报警装置,并加强和完善监控制度,进一步落实应急处理设施以及专门的监控人员,确保环境风险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2)依托老厂区已设置的2000m3事故废水收集池和截流系统,确保事故发生时废水、废液不外排进入地表水体。
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总体可行,可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开展了公示及公告工作。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